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經(jīng)常聽到有人吐槽,說教授怎么怎么不好好教書,考試內(nèi)容全都要自己看書自己學。支付了這么高昂的學費來美國留學,這種自學的現(xiàn)象真會普遍存在嗎?
美國大學素以培養(yǎng)自主學習能力而聞名,所謂自主學習能力,即學習時的主體在學生而不是在老師,從應試教育的現(xiàn)狀脫離出來,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,課下親自動手實踐,從而在探究的過程中真正吸收知識。 這種針對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傾向是一件好事,而據(jù)我身邊的同學們看來,美國大學教育在這方面很成功。就拿一節(jié)3學分的課舉例,學分的英文譯名是credit hours,基本上一節(jié)課多少學分,一周就會有幾小時的課。3學分的情況便是,兩小時的lecture講座,加上一小時的discussion session討論課。 Lecture由教授親自上課,覆蓋課程相關知識點。 Discussion則由TA(Teaching Assistant)上,形式比較多樣,既可以上課總結鞏固這周的知識,又可以通過quiz/小測驗來檢驗本周學生的學習情況。當然了,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形式便是Group Project交流,一組四五人,討論討論project進度和待完成任務等等等等。

于是乎,僅僅兩三個小時的課,加以各種各樣的作業(yè)來反復操練知識點,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要求是很高的。故事的結果就是,在這樣的學習之下,熟練掌握課程內(nèi)容并不算太難。 但!是!以上內(nèi)容針對范圍是教授真的好!好!上!課!了!自主學習跟自學是有很大差異的。自主學習是指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習,可是自學,就如字面意思,self study,自己看書自己學。前面講了那么多自主學習的事,就是想要把兩者區(qū)別開。接下來我們回到主題上。

先來講一個真實的故事。上學期和一群小伙伴一起上一節(jié)金融專業(yè)課,教授是一個胖胖的大肚男,本來第一周上了一次課對他印象不錯,蠻和藹的,然后感覺人也不錯。更重要的是,他的金融課講座每周只有一節(jié),僅僅50分鐘,還有一節(jié)discussion,也是50分鐘。于是當時我們都非常開心非常天真得覺得課也不多人也不錯,過程應該比較舒暢吧。 結果,從第二周開始,故事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。他之所以每周只有一節(jié)lecture,是因為他在課程網(wǎng)站上放了大量錄制的視頻,這些是好幾年前的視頻,講述了課程所有重要知識點。他在課上非常得意的說:“你們可以直接上網(wǎng)站上去看視頻!我平時的lecture會講講習題什么的!” 于是我就去看視頻了。 不看不知道,一看嚇一跳。

我花了足足幾個小時看了這個單元他錄制的全部視頻,講述了所有相關的知識點。每單元都有必看的幾段視頻,因為要做練習,其他的視頻是可選的。我很負責任地說,至少70%的時間都被他愚蠢的美式幽默占用了,他那洪亮的笑聲和嗯嗯啊啊的聲音直到現(xiàn)在還每每浮現(xiàn)在我耳畔。我記得每周我放出他聲音時,我室友先會意味深長得望我一眼,半個小時之后,便再也忍耐不了了朝他咆哮。 在這個課上,視頻和書是二選一的,亢長的視頻和晦澀難懂幾厘米厚的書,終究還是要做出選擇。為了不看他的視頻,我好不容易把那厚厚一本專業(yè)書——覆蓋了本該是教授來講的知識點的書——全部啃完了。每當上課時,便手抓著I-Clicker(答題器)去教室回答他放在PPT上的選擇題。關鍵是課還不能不去上,因為記分。真是一肚子辛酸淚。 考試之前,他連所有TA的office hour都不告訴我們,只知道自己TA那每周兩三個小時的輔導時間,很多時候考試前根本就碰不上。自己刷刷題看看書就這么去考了。 其實我也是蠻佩服他的,金融入門的課,居然就這么放心讓我們純粹自學去了。

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,比如我室友的計算機科學課。她前幾周還很乖的跑去上課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他講了跟沒講一樣,便幾乎再沒去過,自己捧著教材看然后遇到題目就刷。 這就是自主學習和自學的區(qū)別。 幾乎每個學期,總有那么一兩門課便會是這樣一種情況。說他人不好么,也不是,問問題聊天的時候都蠻熱情的,教的不好么,畢竟也是十幾年的老教授了。不過盡管如此,身邊還是有一些朋友覺得很不開心,支付了這么高昂的學費來美國留學,是想學到有用的知識,然后能將這些知識應用起來的。但是在這樣的自學氛圍下,學生們只會看和考試相關的知識點,教授不講的那我也不高興去看,畢竟專業(yè)性的書本比較枯燥乏味。

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心理,幾乎所有來美國讀書的同學都會經(jīng)歷這一過程。這時候應該做的就是快速適應,好吧,你教不了我那我就自己教自己嘛。很多時間就在抱怨這個課程這個老師的時候悄悄溜走了。就如我前文所說,就算教授教的不怎么樣,但但凡有學生跑過去問他問題,教授們都會很積極很熱情地回答的!所以多多利用這樣的機會和教授交流交流,甚至跟他說說你對這個課程設置的意見,為什么覺得不合自己的意,需要怎樣的改進來造福學弟學妹們,這些都是很可能的。 美國教授很尊重學生也很理解學生,像我前文講到的那個金融課老師,下個學期,他的lecture時長將增長30分鐘,不知道是自己醒悟過來了還是有學生去提意見,也不知道這增加的半小時會對理解課程內(nèi)容起到多大幫助,但至少,這門課在往著越來越好的方向努力。

去了大洋彼岸便會發(fā)現(xiàn)很多現(xiàn)象和我們十幾二十幾年來接觸過的大相徑庭,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可以說是意料之中,也可以是意料之外。但再怎么樣,一定要生活的開心一點,積極一點,不要太過抱怨生活。 “自學就自學了,管你怎么樣,老子依舊A!”哈哈哈哈。 謹以此文紀念一下曾近虐我無數(shù)的FIN221!
一個人準備文書、一個人飛去異國他鄉(xiāng),其實留學路上并不孤獨,用Better APP幫你找到更多留學小伙伴,大家在這兒討論留學路上的那些事,找到一起飛的同路人,讓留學社交就在指尖。